- "美연준 지급준비금 3조달러 아래로"…'양적 긴축' 끝나나
- 2020년 이후 처음…연말 시중 유동성 대폭 줄어 미국 중앙은행인 연방준비제도(Fed·연준)의 은행 지급준비금이 2020년 10월 이후 처음으로 3조 달러 아래로 떨어진 것으로 전해졌다. 연말을 맞아 은행들의 시중
.
上週末,也就是聖誕節過後,美國媒體刊登了不少關於『最低舒適準備金水準(LCLoR, Low Comfortable Limit of Reserves)』的報導。
簡單來說,去年底美國商業銀行的總準備金大幅減少,降至低於3兆美元的水平,達到以往銀行危機爆發時的水平。報導指出,聯準會持續縮表(QT)是導致準備金持續減少的原因,因此聯準會應該儘快停止縮表。
去年底美國銀行準備金驟減的原因之一,是銀行為了年底結算(Window Dressing)而將更多資金投入聯準會逆回購協議帳戶,規模比以往月底更大。雖然年初已將大部分資金提領出來,但仍迅速回穩。
此外,銀行快速償還聯準會先前提供的BTFP等貸款,也同時加劇了流動性下降。
聯準會逆回購餘額趨勢
如先前新聞報導所述,LCLoR指的是聯準會認為的『維持銀行體系穩定(避免因流動性不足引發危機)的最低準備金水準』。
然而,這與聯準會所稱的中性利率概念類似,並非經過精確計算得出的確切數值,而是基於過去經驗的相對彈性概念。
.
根據上述連結文章的部分內容,華爾街認為適當的最低準備金水準約為3兆美元出頭,而去年底的準備金水準略低於此。
過去,如果準備金降至這個水平以下,就會出現銀行體系因流動性不足而引發的短期危機,或是一些問題銀行倒閉等現象。
.
在下圖聯準會負債帳戶圖表中,綠線代表準備金。圖表似乎尚未反映年底準備金進一步下降的情況,但在標示的3兆美元左右的水平,2023年初曾發生『矽谷銀行事件(SVB)』等地區性銀行危機。
因此,目前將這個3兆美元的水平視為LCLoR。
聯準會負債帳戶趨勢
然而,正如我們之前多次觀察到的,如果將美國銀行分為大型銀行(藍線)和小型銀行(紅線)來看,目前還很難說會出現重大問題。
下圖顯示,過去幾年,美國銀行業的問題主要出現在兩個時期。
一是2019年的所謂『回購協議市場危機』,當時大型和小型銀行都出現了危機;二是2023年初的『地區銀行危機』,當時問題僅限於小型地區銀行。
由此推測,大型銀行的準備金必須降至2019年的水平,小型銀行的準備金必須降至2023年初的水平,才會出現因流動性不足而引發銀行業問題的可能性。
但目前看來,兩者都還沒有達到會引發問題的水平。當然,銀行體系總準備金的趨勢必然會追隨大型銀行準備金規模的趨勢。2024年準備金減少,是因為資金充裕的大型銀行減少準備金,因此似乎沒有大問題。
銀行類別別準備金(現金)佔總資產比率 [%]
銀行類別別準備金(現金)總額 [十億美元]
在銀行現有貸款資產中,除非出現大規模資產減損或逾期率急劇上升的情況,否則目前看來還不至於出現問題。
最近,商業不動產,尤其是辦公大樓的逾期率,主要在小型地區銀行中大幅上升,但尚未引起廣泛關注,因此似乎還有時間餘裕。
下圖顯示銀行總逾期率有所上升,但仍處於低水平,與大型銀行的問題似乎沒有關係。如果美國銀行業真的出現問題,可能要過一段時間,才會從地區銀行再次……?
美國商業銀行整體逾期率趨勢
因此,聯準會目前似乎還沒有必要立即停止縮表。然而,考慮到逆回購協議規模在去年下半年一度跌破1000億美元,今年第一季度或許需要開始討論縮表停止的時間點。
目前看來,美國銀行業問題引發美國金融危機的可能性還比較遙遠,因此我不太在意YouTube上那些『美國金融危機即將來臨』的說法。
我只是認為,這需要更多時間才會成為可能。商業地產和股市都是如此……。
之前我展示過大蕭條時期銀行倒閉的趨勢圖,圖表顯示,銀行倒閉潮並非發生在股市開始暴跌的1929年,而是在兩年後的1931年出現一次高峰,然後在兩年後,也就是1933年,銀行倒閉潮再次爆發。
如果美國這次真的出現問題,我認為不太可能是像2007年開始、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那樣,銀行和金融機構的問題直接引發大規模危機,而是『資產市場先爆發危機,然後再蔓延到銀行業』。
也就是說,這次即使危機爆發,也不太可能是金融危機與資產市場(股市)危機同時發生,而是股市因某些因素先崩盤,然後過一段時間再傳導到銀行業。
我個人認為,這種情況很快就會出現,並在Nepcon中也提到了這一點。如果進行大額投資,建議各位仔細研究一下,從中長期戰略的角度考慮一下。
從上週五開始出現的股市上漲,如果只是一種短期趨勢,那麼它可能成為最後的輝煌……。
總之,這是一個需要大家仔細思考和判斷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