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미국 연준, QT 언제 어떻게 되돌릴까···"섣부른 기대 금물"
- [오피니언뉴스=이상석 기자] 미국 연방준비제도(Fed·연준)가 양적 긴축(QT) 프로그램을 곧 축소하거나 심지어 종료할 것이란 전망이 시장에서 점차 당연하게 회자하는 가운데 좀 더 신중해야 한다는 전문가 경고가 나왔다.연준의 12월 연방공개시장위원회(FOMC) 이달초 의사록이 공개되고 로리 로건 댈러스 연방준비은행 총재가 대차대조표 축소 속도를 늦추는 것에 대해 언급한 이후 시장이 연준의 QT 임무 완수 선언에 대해 진지하게 받아들이기 시작했다고 마켓워치는 24일(현지시간) 전했다.의사록에서 연준의 여러 위원은 대차대조표 축소 속도
最近瀏覽網路時,看到美國準備金的流動狀況,便思考是否可能在短期內重演2023年初的SVB事件或地區銀行事件,進而引發類似的美國銀行業衝擊事件。因此,我簡單地研究了一下並思考了一些看法。
首先,我的結論是:『目前看來,短期內(幾個月內)應該還不會發生,即使發生,也可能需要更多時間才會出現。』
要探討為何會有這種說法,我們需要了解所謂的LcLOR(Lowest comfortable Level Of Reserves),也就是『銀行業維持最低穩定所需準備金水準』。
如同以下舊聞所示,聯準會提到維持美國銀行業系統穩定所需的最低準備金(Reserves)規模。這並不是基於既定理論的數值,而是一種『概念性水準』。
以下是近五年聯準會逆回購協議(ON RRP)餘額的走勢圖。2022~2023年間,逆回購協議餘額一度高達2.4兆美元,之後持續減少,在短期內發揮了強化美國金融市場流動性的作用。但進入今年年中以來,則持續維持在略低於4000億美元的區間震盪。
就像個人的活期存款餘額,除非遇到極端情況,否則通常不會降到零,而會維持在某個最低水準。現在聯準會的逆回購餘額也是如此,除非完全關閉逆回購帳戶,否則這個水準應該就是底部,只會有小幅度的波動。
也就是說,雖然逆回購餘額仍然相當可觀,但它在補充準備金方面,其作用已經幾乎完全發揮殆盡了。
儘管每月規模減少,但聯準會的量化緊縮(QT)仍在繼續進行。也就是說,量化緊縮導致的準備金縮減正在定期持續。
從下圖聯準會負債帳戶趨勢圖中,綠色線顯示銀行業總準備金的走勢,可以看出幾個月前逆回購餘額外流趨勢已趨緩,再加上最近9月份企業所得稅繳納集中,總準備金規模持續縮小。
如果政府TGA餘額沒有大幅增加,而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準備金可能會逐步下降至約3兆美元,甚至可能短暫低於此水準。
這是根據目前的趨勢推測的。去年初的地區銀行擠兌事件,使得目前LcLOR的適當水準被認為約為3兆美元,大約是美國GDP的10%。如果低於這個水準,就可能再次發生像去年那樣的地區銀行事件。
因此,從目前的準備金趨勢來看,如果持續幾個月,幾個月內就可能出現銀行業的恐慌性衝擊。
下圖顯示美國大型銀行和中小型銀行的準備金(現金)趨勢。由此可見,最近幾個月準備金總額的減少主要來自大型銀行。
首先,觀察大型銀行(藍色線)的準備金趨勢,可以發現2023年初的地區銀行事件時,準備金水準比2019年雷曼兄弟事件時更高,而現在雖然比當時略有下降,但仍高於當時。
中小型銀行(紅色線)的趨勢也類似。但與大型銀行不同的是,最近幾個月中小型銀行的準備金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
但是,最近幾個月銀行業準備金減少,主要集中在大型銀行,這並不像是一種緩慢的擠兌,而是更多地源於BTFP減少等外部融資減少的影響。
這並不是因為有什麼問題,而是聯準會借出的BTFP到期,銀行正在償還,或者即使可以將到期日延長至明年3月,但繼續持有也沒有額外好處(幾個月前曾討論過透過BTFP借貸獲取無風險套利),因此提前償還。
從上圖銀行規模別總準備金趨勢圖可以看出,2019年和2023年都發生過銀行業危機,但隨著GDP規模的增長,準備金規模也隨之增長,因此兩者之間存在差異。
因此,我認為觀察『總額』不如觀察『總資產佔比』更能準確反映銀行業是否出現問題。
下圖顯示大型/中小型銀行規模別總資產佔比的準備金(現金)趨勢圖。
觀察大型銀行,可以發現這個比率在2023年比2019年高(因此地區銀行事件時大型銀行沒有問題),現在也比2023年初的地區銀行事件時高。
雖然最近幾個月大型銀行的準備金有所減少,但還沒有降到2019年雷曼事件時的水平,因此,即使個別銀行可能存在問題,但大型銀行整體出現問題的可能性較低。
中小型銀行的現金/總資產比率在2023年初降至2019年的水平後不久,就發生了地區銀行事件。由此可見,如果中小型銀行的比率再次降至2019年和2023年的危機水平,則再次發生問題的可能性很高。
觀察目前中小型銀行的情況,可以發現自2023年初的地區銀行事件後,聯準會透過BTFP或貼現窗口(DW)提供的貸款(大部分是BTFP),使得現金/總資產比率大幅上升,並維持至今,因此目前看來沒有問題。
但考慮到BTFP貸款預計將於明年3月到期,因此在明年3月前後,可能再次出現以中小型銀行為主的銀行業危機。但是,如果真的發生危機,問題仍然主要在於美國國債的未實現減損,而聯準會可以介入解決。
總體而言,短期內美國銀行業似乎沒有什麼問題,即使出現問題,也可能在明年BTFP到期(3月左右)時出現一些波動。
但是,如果聯準會將其列為安全資產的美國國債或MBS等債券出現未實現減損問題,或者出現貸款資產等問題,則情況可能有所不同。
也許隨著高利率持續更長時間,商業不動產(CRE)貸款問題將會加劇?
從下圖商業不動產指數(CPPI)趨勢圖可以看出,最近聯準會轉向降息,價格大幅下跌,降息預期也帶動價格略微反彈。要讓商業不動產復甦,聯準會必須快速持續降息。
相反地,如果降息受到阻礙,則可能再次下跌。如果大規模出現減損,則可能再次引發類似於1990年代儲蓄貸款危機的金融危機,主要集中在中小型地區銀行。商業不動產要出現大規模問題,可能還需要等到明年下半年。
從這些趨勢來看,我認為美國銀行業的風險信號短期內不會出現。目前,更應該關注以色列的動態。
現在,更應該關注的是『高利率長期化』的風險。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