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兩極分化的情況下,若聯準會僅擁護穩健的經濟指標,恐將加劇下一次衰退的深度 (1/2)
- 美國經濟指標分析:實際GDP維持疫情前增長趨勢,政府債務增加的影響,消費指標呈現混合態勢,就業市場強勁但預期非法移民減少的影響。
(接續於下方第一部分的後續內容)
美國政府仍在持續動用債務來支出,試圖維持國內經濟與之前的增長趨勢一致,同時對非法移民的打擊也僅止於表面功夫,這似乎持續產生了即使在高利率環境下也能維持就業的效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感覺像是略施小計製造出來的增長勢頭。
根據不同的指標,有些指標仍然展現出強勁的態勢,而有些指標則顯示出正在放緩的跡象。但總體而言,聯準會主要參考或媒體報導中的指標,例如GDP、個人消費支出(PCE)、非農業就業人數(total nonfarm)等強勁指標的占比較高。
資金持續寬鬆的時期通常較長(正如資本主義歷史上常見的那樣),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嚴重,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指標從過熱轉向正常化,可能意味著某些群體已經感受到經濟衰退的徵兆。
從下方8月份的文章以及最近的類似報導中可以看出,已有60%的美國人表示感受到經濟衰退。這個比例不是10%或20%,而是60%,這意味著中產階級的一部分以及以下階層的人們,已經從很早以前就開始察覺到經濟狀況不佳的信號。
如今,不僅是美國,國內的情況也並無太大差異。尤其是在小企業主中,不利的信號時有出現。
如果像美國這樣經濟實力最強大的國家都出現了這樣的信號,那麼歐洲、韓國和其他國家的實際狀況,更接近於經濟放緩或衰退,這應該是正確的判斷。
儘管美國聯準會及政府等政策當局主要參考的基準指數仍然保持強勁,但最近聯準會官員們又再次提及放慢降息速度等說法。看來,根據現有的指標,似乎沒有必要操之過急。
然而,這種模稜兩可的情況,即主要指標看似不錯,但低收入階層卻率先感受到經濟衰退,這種被包裝成長期『黃金時期』的局面,如果持續下去,可能會對部分中產階級及以下的經濟階層造成體力完全枯竭的反效果,令人擔憂。
這可能會導致後續的經濟衰退,不僅程度普通,反而會陷入非常嚴重的衰退,這就是我之前在文章中提到的內容。因此,我認為,如果現在這種被包裝成『黃金時期』的局面持續下去,那麼隨之而來的下一次經濟衰退,很可能將會是谷底極深的衰退。
最近,高盛預測,未來十年美國股市表現不及國債收益率或通膨的可能性很高。這意味著考慮通膨因素後,股市投資回報在未來十年可能為負。
但是,如果機構投資者真的認為這種預測的可能性相當高,那麼股市年回報率是否會維持略低於債券收益率的正數呢?如果有些機構這麼認為,他們就會減少股票投資,增加債券投資,這應該會導致股票投資回報率低於預期才是正常的。
我個人認為,高盛可能考慮到我預期在未來十年內會出現的第二個大蕭條級別的危機,因此給出了比較樂觀的預測,作為一種鋪墊。也許是為了在歷史上留下一些預先的暗示…?
评论0